芷兰阅读之家

赶场天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木楼久经烟熏水蒸,潮湿得发黑,像一座滴水的宫殿。因这酒坊,对面的人家顺势开了陶瓷铺,出售各种酒具,大坛小罐琳琅满目。扎根于此的店铺自有一种向心力,把打游击的陶瓷贩们吸引过来,沿街铺开他们的生意:小到烟斗,大到酿缸,林林总总。后来县里在城郊的黑神河边兴建酒厂,酒坊与陶瓷铺相继关张,陶市却留了下来。

与陶市交叉的是铁匠街。短短两三百米的老街上,竟有几十家铁铺。一排风箱沿街扯着嗓子呼呼低吼着。炉子上的煤块忽明忽暗,喘气一般,不时蹿出直溜溜的火焰,映在脸上,一片模糊的红。街上成天叮叮当当吵个不停,其他人家难在这里安居,路人则能绕就绕,实在绕不开也不愿多作停留。于是这条最吵闹的街上人迹寥寥,显出一种奇异的空寂。而到了赶场天,便豁然换了气象,人马如织。铁器重,需要马来驮,“让一让,让一让”的吆喝声因此不绝于耳。锄头、铲子、犁,沿街摆着长长的一溜,铺出齐齐整整的图案。拐角处,有一家钉马掌的,门前竖着两根粗木桩,将马的首尾拴在木桩上,一人抬起马腿,一人拿马蹄铁在马脚底比画,锉完铁,又锉马掌,叮叮当当敲起来。马是淡定的,时不时呼噜噜地喷出热气,甩甩马尾,拂在人脸上。因为不常见,围观者甚多。每遇到马拉屎溺尿,人们就莫名哄笑起来。

钉马桩旁边的短街上,两排高大浓密的青冈树夹道而起,墨绿的树冠一团一团越过了房顶,在蓝天下拂拭着屋瓦。树下幽暗清凉,隐隐有洞天之感。浓荫里摆满了层层堆叠的棕垫、马鞍。拉货来的马拴在树下,卸下了车辕马鞍,一身轻松,整个脑袋埋在装食料的麻袋里,甩甩头,甩甩尾,悠闲地咀嚼着。

在酒香、马粪味和金铁味混杂的空气里,倘若嗅到松木和杉木的清香,附近就是木匠行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巷子,潮湿、狭窄、小门小户屋檐相接。木匠们敞着门,在昏昏的光影里弹着墨斗,推出刨花。木香和油漆、牛胶的气味在巷子里氤氲不散。门外零零散散有山里来的藤竹篾匠,扎好摊位,一边卖,一边用细篾和芦苇,编成小动物的玩具,挑在藤竹椅上,在微风里一晃一荡,像活了一样。

这些集市都是属于大人们的。于小孩来说,最喜欢的是和平街。和平街是沥青路,但不知哪里来的极厚的尘土,跑起来,身后跟着一溜烟;雨天变成泥浆,一寸来深,陷到鞋口,人们一个个拎起裤腿,踮着脚尖走路,像鸡刨食一样。尽管如此,赶场天时无论晴雨,我们还是喜欢在街上流连。它从城北的缓坡往南延伸下去,一路有我念过的小学、中学,有文化站、电影院、照相馆,沿街的商店比邻对开。晴日和风里,高高低低的房子,把阳光切割成凌乱的斜块;在这白光黑影里出入,像是戏台上的人。人行道上,植着两人高的桂花树,平日里并不朝它们多看;但到了秋季,细碎的黄花从黑黝的树枝上渗了出来,日里夜里,满城浮动着甜甜的桂花香。一闻到这气味,我脑中就现出了月饼的味道,开始一天天惦记中秋的到来,听课也很是心不在焉了。

赶场天里,和平街是水果的天下。应季的果子在桂花树下挨挨挤挤。马路的中间,也背对背摆着两行,把原本宽松的马路分割成两条狭窄的通道。卖水果的人排排坐在半尺高的板凳上,两手插在腿弯里,仰面朝路过的人赔笑。果子安然躺在竹筐里,组成四条铺在长街上的彩带,扑腾着,直往人心里钻,让人一路走得心猿意马。尤其是五月杨梅季,山民来得很早,上学路上已是满街通红,一路看下来,只觉牙根发冷。下课铃一响,学生都呼啦啦奔出校门,三五成群在人缝里穿梭。兜里没钱,也装着要买的样子,每家尝一枚。如此走到街尾,牙齿就酸得不能碰了。卖果子的明知道我们的伎俩,却并不揭穿,装模作样配合着这场特别的游戏。这些时令货物,总要剩下一些的,隔夜又不新鲜了,与其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草色烟波里 重回九零拆迁前 [星穹铁道]网友想和你面基 极致娇宠,从一夜深情开始 为军火库舔女主三年,她却当真了 1941重启波斯 男配视频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