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九章 康熙朝悬案 (第2/10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闻失实,语多怪诞,不可究诘矣。”

在乾嘉时期文人随笔中,朱方旦被描述成任我行那样的人,他羽翼丰满之后,企图带领信徒去龙虎山阴谋篡夺张真人的权,这些笔记还把朱方旦的妻子描述成狐妖。甚至说,朱方旦想攻打龙虎山是受了狐妖的怂恿。最后,张天师用计除掉了这个狐妖,朱方旦从此一路下坡,走向了穷途末路。

这些笔记的记载毫无疑问不是真实的,但确实说明了一个问题,朱方旦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这才是朱方旦被清廷恼恨的真正原因。

清廷究竟给朱方旦治了哪些罪呢?

首先是思想罪,朱方旦传播了异端思想,违背了圣人之道。朱方旦提出了哪些异端的思想呢?首先他提出了思维在脑,这个观念比较现代,可能跟朱方旦的从医经验有关,也有可能朱方旦接触了一些西方传教士传播过来的科学知识。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主管人思维的器官是心脏,这对传统的儒家学说是一种冲击,统治者对此很快就感觉到了。

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也曾经提出过人的思维、知识不在心里,而在大脑中。这种学说受到了一些守旧大臣的驳斥,康熙勒令南怀仁烧掉异端书籍。

朱方旦第二个罪名是以下犯上,朱方旦不过是一介平民,却自比圣人,把自己抬到跟皇帝差不多的位置,这分明是对皇帝大不敬。

朱方旦第三个罪名是诬蔑圣贤,朱方旦的弟子公然叫嚣孔子思想已经过时,朱方旦是新时代的圣人。这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绝对是大逆不道的。

朱方旦的第四个罪名才是影响社会稳定。由于朱方旦常年活跃在民间,聚集了众多信徒,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非常不安定的因素。在统治者眼里,朱方旦的这个组织很容易发展成流寇,明教和白莲教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有一个事实必须说明,朱方旦只是影响了社会安定,并没有破坏社会安定,换句话说,朱方旦从来没有组织任何形式的起义。

王鸿绪为了让康熙下定决心拿掉朱方旦,故意将朱方旦跟黄巾军的领袖张角和元末的明教领导人刘福通相提并论,说这个朱方旦心怀鬼胎,现在不除,日后恐怕会酿成巨祸。

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在清宫的秘密档案中,我们发现了康熙的另一面:原来康熙也包养民间术士。这下我们就释然了,如果康熙真的对道术非常排斥,朱方旦也不可能发展成那么大的声势。

康熙跟他的父亲不太一样,从正史中,我们很难看到他对佛教、道教特别感兴趣,包括耶稣教。这可能跟康熙所受的教育有关,康熙十二年,他在弘德殿讲经的时候曾经提到过道教。当时熊赐履就进言说:“自古以来,圣主明君就没有沉溺释道的,即使有这样的皇帝,像秦始皇、梁武帝,最后也是贻笑千古,只要沉溺释道,便会损伤君德啊!希望皇上能够引以为戒。”

康熙对此表示赞同,说道:“这是正确的言论啊,朕一定会牢记在心。”

后来,康熙又对熊赐履说:“朕生来就不喜欢仙佛,所以你让朕远离异端邪说,崇尚正学,朕一听便心领神会,绝无动摇。”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康熙陪孝庄前往赤城泡温泉。一天,康熙前去太皇太后行宫问安,回来的时候忽然看见路旁跪着一个道士,康熙很奇怪,便让明珠去询问。道士叩头说:“我是金阁山上灵真观里的道士,恰逢圣主来这附近,希望皇上能够赏赐给我们一面锦旗,并给小观赐个名号。”

如果是一般的皇帝,可能就答应了,不就一个名号吗?但康熙很严肃,他对臣子们说:“这个道士不是个好东西,妄求朕给他赐号,然后愚弄老百姓。”

康熙拒绝了那个道人,随后便下谕:“朕亲政以来,像这种请求给道观寺庙赐号的行为,一概不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沈队的心尖宠 刑警仕途:从特大绑架案开始 风华惊云录 至尊神狐:萌仙逆袭要宠夫 修仙店小二的日常 绝世大尊 [娱乐圈]我的红气给你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