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七章 康熙的治国之道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如果不实行垦荒的话,会带来很多麻烦。军垦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还为国家增加了课税。

在赋税方面,康熙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不过,在康熙初年,轻徭薄赋的政策无法实现,由于连年的战争,在初期这个政策无法实现,但是康熙却反对有官员借口国家战争,从苛捐杂税中谋取私利,勒索百姓。对此,康熙严令禁止,他提出:“让百姓休养生息是最重要的事情,执政者一定要清楚,什么是利政,什么是弊政。对国家好对百姓好的事情要做,对国家坏对百姓不利的事情不要做。”

平定三藩后,康熙就着手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地主阶级和小民一律按同等标准交税,并降低赋税。康熙五十年,在赋税方面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改革,赋税不再按照人口来收,人丁增加税不加,只按照田地的多少收税。

康熙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他还严禁官吏扰民,禁止官吏私自征派各种赋税,一再告诫地方官:“累民之事,即使只是丝毫也不能做。”

康熙以身作则,每次外出巡行,力求避免扰民,跟他的孙子乾隆完全不一样。乾隆一出门,劳民伤财,花费甚巨,贪腐成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和孝庄太皇太后驾临五台山,在山上碰到不少百姓背着粮食米豆,康熙有些奇怪,让随从去询问。村民们都说这是为太皇太后和皇帝到来做准备。

康熙随即对阿兰泰说:“太皇太后驾临五台山,一切费用都由宫廷出资,本无丝毫取自百姓,这些粮豆究竟有何用处,应该尽快查明。”

经过询问才知道,五台县的知县担心太皇太后和皇帝来了以后,食用不够,所以从老百姓那里买了一些粮豆,并不是向百姓科派的。康熙深知地方官贪得无厌,往往借着机会搜刮小民,康熙严词说道:“知县从老百姓手中买的,未必尽信。朝廷的一切出行都由内廷解决,以后这些事情地方官不要再插手,不准再让老百姓准备什么。”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临行前,康熙召来户部、工部等官员,晓谕他们:“朕出行的一切用度从俭,大家把一切要用的物品准备好,不要让地方官从民间派取,扰害百姓。”

始终把民生放在第一位,这是康熙治国的最大特点。他治国并没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真真切切地关心人民的利益,仅此而已。

<h2>重商节俭,德法兼顾</h2>

康熙跟一般封建帝王不同,他没那么仇视商业,他不仅没有看不起商业,反而认为商业自古就是一个社会不可分割的部分。

康熙曾说:“国家要和谐,必须做到四点:执政者全心执政为民,经商的人踏踏实实经商,务农的要勤勤恳恳务农,读书的要兢兢业业读书。这四种人如果能安居乐业,互不侵扰,国家就一定能强大。”

康熙对工商业不仅没有贬抑,而且给予了支持。当然,其中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因为清朝初年,战争很多,为了缓解巨大的开支,商人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战争期间,商人要缴纳的关税往往是最重的。在前期,康熙仍然对商人实行重税,没办法,经常要打仗,开支太大了。

平定三藩后,康熙适时改变了做法,他认为再这样下去,会让商民陷入困境,对国家有很大危害,所以决定革除弊政。具体做法是调低税率,并且禁止关卡勒索商人,让商人能够更好地经营和贸易。

为了给商人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康熙公布关税征收条例,如果出现勒索者,商人可以通过控告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对于私自征收杂税的官员,康熙表示严惩不贷。

康熙很早就意识到官商勾结的祸害,官商勾结会直接导致市场垄断,导致缺少背景的小商人经营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沈队的心尖宠 刑警仕途:从特大绑架案开始 风华惊云录 至尊神狐:萌仙逆袭要宠夫 修仙店小二的日常 绝世大尊 [娱乐圈]我的红气给你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