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三章 历史胜利组的条件 (第2/7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称皇,则皇是其差轻者也。”就主张应该追谥为汉孝献皇。结果魏明帝曹叡胸襟非凡,他认为我大魏取代大汉那是正大光明的事情,还是称他为汉孝献皇帝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当时人心中“帝”字是比“皇”字更重要的。

如果“帝”字是比“皇”字更重要,那为什么篇名要省略这个“帝”字呢?因为太史公从篇名要告诉你,他要借此来贬秦始皇。

但贬归贬,历史必须记录事实。在这篇文章里面,从头到尾至少要有一次正式称呼人家的全名,这是史家该有的道德。这也代表了写历史的人,不是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他是故意不这么称呼的。所以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他叫“秦始皇帝”,可是篇名还是叫“秦始皇”。

<h2>巨变的象征</h2>

好的,讲篇名是为了让各位明白中国的史法是怎么回事,后面我们继续看本文的第一段: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这一段是在讲秦始皇的身世,我不打算在这里多谈他到底是庄襄王还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个故事已经被小说、戏剧、电影炒作得滥了。我又不会验DNA,怎么可能会知道谁才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不过从这里的“秦庄襄王子也”来看,太史公应该认为始皇确实是庄襄王的亲生儿子。

我这里要特别谈的,是“姓赵氏”三个字。各位读到这里,一定又有人想跳起来问:“这三个字有什么好讲的?又打算凑字数了吗?”

没什么好讲的吗?我再问各位一个问题:

<b>秦始皇姓什么?</b>

对历史熟悉的朋友,一定会立刻回答:“他叫嬴政,当然姓嬴。”

既然他姓嬴,为什么这里要说他“姓赵氏”呢?这就和第二次巨变有关了。

现代人填表格,有时表格中会有“姓氏”和“名字”的字段。那么请问各位,姓和氏是一回事吗?名和字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是,古人的名跟字不是一回事。举各位熟知的人物为例,韩愈名叫愈,字就叫退之,杨过名叫过,字就叫改之。对吧?常读古文或武侠小说的朋友都很明白。

在这里,我坦白告诉各位,姓和氏也不是一回事。什么叫作姓?姓是代表你的血缘从何而来,有同一个祖先的人们,就会有同一个姓。

中国的古姓其实没有那么多,就那几十个而已,例如姓姬的、姓姜的、姓姚的、姓姒的……多半都有女字边,这可能跟母系社会有关系。

可是当同一个祖先,也就是同一个姓的人繁衍越来越多,就会有一部分的族人,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建立他们自己的聚落。为了在同姓底下分别彼此,就会在同一个姓下又出现不同的氏。

因此氏是会分化、会变动的,有的以地为氏,有的以官为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请问商鞅姓什么?

过去有同学会回答我:“商鞅姓商”“商鞅姓卫”“商鞅姓公孙”,这些答案都有道理。因为商鞅是卫国的公族,所以也叫卫鞅、公孙鞅,但哪个答案才是对的呢?

事实上,这些答案都不对。因为商鞅既然是卫国的公族,卫国公室姓姬,所以商鞅当然姓姬。因为他是卫国的公族,所以最早叫他卫鞅、公孙鞅;后来他在秦国功劳很大,秦国把商这个地方封给他,他就以封地为氏,所以叫商鞅。但卫、公孙、商都只是他的氏,姬才是他的姓。

或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叫他姬鞅呢?”

这就涉及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巨变了,我前面告诉过各位,在列国战争当中,最没有用的就是血缘。不管是不是同一个祖先,别人不会手下留情;你血缘高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皇子万岁 六零年代女技术员[穿书] 在都市怪谈里谈恋爱[快穿] 江山美人策 魔神员工 穿越之弃妃很逍遥 冒牌老婆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