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漫谈翻译:翻译不是艺术,而也饶有一些艺术的风味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莎士比亚剧中有“a pissing while”一语(见《二绅士》四幕一景二十七行),我顿时想到我们北方粗俗的一句话“撒泡尿的工夫”,形容为时之短。又例如,莎士比亚的一句话:“You three-inch fool”(见《驯悍妇》四幕一景二十七行)正好译成我们《水浒传》里的“三寸丁”。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但是可遇不可求的。

翻译是为了人看的,但也是为己。昔人有言,阅书不如背诵书,背诵书不如抄书。把书抄写一遍,费时费力,但于抄写过程之中仔细品味书的内容,最能体会其中的意义。我们如今可以再补一句,抄书不如译书。把书译一遍费时费力更多,然而在一字不苟地字斟句酌之余必能更深入了解作者之所用心。一个人译一本书,想必是十分喜爱那一本书,花时间精力去译它,是值得的。译成一部书,获益最多的,不是读者,是译者。

人人都知道翻译重要,但很少人肯致力于翻译事业的奖助。文学艺术都有公私的奖,不包括翻译在内。好像翻译不是在文艺范围以内。学术资格的审查也不收翻译作品,不论其翻译具有何等分量。好像翻译也不在学术领域之内。其实翻译也有轻重优劣之分,和研究创作一样未可一概而论。近年的翻译颇有杰出之作,例如林文月教授所译之《源氏物语》,其所表现的功力及文字上的造诣,实早已超过一般的创作与某些博士论文。潜心翻译的人,并不介意奖励之有无。但如有机关团体肯于奖助,翻译事业会更蓬勃。

翻译没有什么一定的方法可说,译者凭借他的语文修养,斟酌字句,使原著以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在另一种文字中出现而已。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什么才是好的翻译?有人说,翻译作品而能让人读起来不像是翻译,才是好的翻译。这是外行的说法,至少是夸张语。翻译就是翻译,怎能不像翻译?犹之乎牛肉就是牛肉,怎能嚼起来不像牛肉而像豆腐?牛肉有老有嫩,绝不会像豆腐。

意大利有一句俗话:“翻译像是一个女人——貌美则不忠贞,忠贞则其貌不美。”这句话简直是污辱女性。美而不贞者固曾有之,貌美而又忠贞者则如恒河沙数。译者为了忠于原文,行文不免受到限制,因而减少了流畅,这是毋庸讳言的事。不过所谓忠,不是生吞活剥地逐字直译之谓,那种译法乃是“硬译”、“死译”。意译直译均有分际,不能引为拙劣的翻译的借口。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和玄奘译的《金刚经》,一为直译,一为意译,二者并存,各有千秋。

译品之优劣有时与原著之难易有关。辜鸿铭先生为一代翻译大师,其所译之英国文学作品以《疯汉骑马歌》及《古舟子咏》二诗最为脍炙人口,确实是既忠实又流利。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两首诗都是歌谣体的叙事诗,虽然里面也有抒情的成分。其文字则极浅显易晓,其章节的形式与节奏则极简单。以辜氏中英文字造诣之深,译此简明之作,当然游刃有余。设使转而翻译弥尔顿之《失乐园》,其得失如何恐怕很难预测了。

关于翻译我还有几点拙见:

一、无论是机关主持的,或私人进行的翻译,对于原著的选择宜加审慎。愚以为有学术性者,有永久价值者,为第一优先。有时代需要者,当然亦不可尽废。唯尝见一些优秀的翻译人才做一些时髦应世的翻译,实乃时间精力的浪费。西方所谓畅销书,能禁得时间淘汰者为数不多。即以使世俗震惊的诺贝尔文学奖而言,得奖的作品有很多是实至名归,但亦有浪得虚名不孚众望者,全部予以翻译,似不值得。

二、译者不宜为讨好读者而力求提高文字之可读性,甚至对于原著不惜加以割裂。好多年前,我曾受委托审查一部名家的译稿——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是一部大书,为史学文学的杰作。翻阅了几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门传说 追逃十二女警 麻烦别来沾边 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 我在修真界做亿点小买卖 闺女惨死后,年代老实人爹觉醒了 明天再做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