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五章 燃烧的火焰 (第1/18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b>白崇禧</b>:字健生,生于广西省临桂县。时任军委会参谋次长。

<b>杨森</b>:在会战中被任命为北方截击军总司令,负责在汨罗江南岸堵击日军。

<b>二见秋三郎</b>:第十一军副参谋长,直接分管后勤,反对进攻长沙。

<b>丰岛房太郎</b>:第三师团师团长。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二期、陆军大学第二十八期。

<b>杨干才</b>:第一三四师师长。会战前期负责在主阵地外围据守。

<b>夏炯</b>:第二十军副军长兼第一三三师师长。会战前期负责守住关王桥。

<b>王超奎</b>:生于重庆市武隆县。杨森第二十军的著名勇士,曾调第九战区干训团校官大队受训,后升任营长,英勇战死于第三次长沙会战。战后,国民政府将他的牺牲地点“向公岭”改为“王公岭”,新墙乡改为超奎乡。

<b>向文彬</b>:生于四川省广安市。在第二十军任团长,他的部队是淞沪会战时出名的尖子部队。

<b>池之上贤吉</b>:独立混成第九旅团旅团长。第九旅团原为在山西太原组成的新编部队,后南调充当警备武汉的临时派遣部队。

<b>山崎茂</b>:第九旅团临时编组的集成步兵大队的大队长,奉命偷袭影珠山。

<b>杨汉域</b>:第二十军军长,指挥了影珠山之战。

<b>李怀英</b>:在第二十军任营长,是一个久经战阵,富有作战经验的基层指挥官。

<b>杨汉烈</b>:时任骑兵连连长,在影珠山之战中大放异彩。

经过两次长沙会战,杨森及其第二十军表现出的惊人潜力,引起外界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军政部专门派出一支电影摄制组,就地驻扎于第二十军内,以官兵训练以及组织民众为素材,拍成了一部战争纪录片,并制作许多拷贝,送各战区和部队观摩学习,以便吸取经验,普遍实施。

事实上,杨森确实已形成了一套适合第二十军特点的系统打法,基本要领是,当日军主力出现时,便隐身一旁,等日军主力通过后,再不停地对其后方进行袭扰,使日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看你跟看定时炸弹一样。

这颗定时炸弹的完全起爆时间,即为对手的撤退时间。此时,要把积蓄的全部力量拿出来,毫无顾忌地进行侧击、尾击、伏击。

第五战区所属的王缵绪、孙震,因掌握日军“扫荡”规律,也常常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方法,但在最后取得的实际效果上,都无法与“杨森战法”相提并论。

民众组训也是“杨森战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政部拍纪录片时,摄录了大量这类画面。

除了通过老百姓自发地刺探敌情、输送粮弹外,杨森还成立了各式各样的群众战地组织,比如妇女慰问队、担架队、情报队、搬运队——这个搬运队不是辎重兵那样的角色,而是帮着搬老百姓的东西,在战时它们的作用往往不亚于正规军。

通常部队作战时,都要建立担架兵,担架兵必须是年轻力壮的士兵才行,这无疑要分去部分战斗力,但伤兵又不能不往后方送。杨森的办法是在民居设立紧急救护所和包扎站,由群众担架队就近抬送伤员,也就省去了担架兵一项。

一时之间,“杨森战法”在军中相当风行。有一次杨森回重庆,军政部还特地给他放映了这部片子。

各战区各部队的军师长、参谋长看过片子后,都学着杨森,从后方指挥所钻出来,跑到第一线去察看地形,并且逐个分析研究如何才能对日军展开破袭战。

大家都在研究,薛岳也在思考。

第二次长沙会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